首页 > 文章 > 我原以为不麻烦别人是最大的礼貌
我原以为不麻烦别人是最大的礼貌
01 求人办事的实质
不求人的人要么不敢求人,要么不屑于求人,前者看似自卑,后者貌似自负,但其核心都是对求人帮忙这件事的本质不了解。
从小你妈是不是就教你:“做人要自力更生,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我们一直把“请求帮助”和“给人添麻烦”等同了起来。还没开口就先矮三分,心里一直打鼓:“被拒绝了怎么办?欠了人情怎么办?别人觉得我没本事怎么办?被人看不起怎么办?”
美国的行为艺术家阿曼达·帕尔默(Amanda Palmer)在她著名的TED演讲《请求的艺术》里讲述了自己做街头活体雕塑乞讨卖艺的日子里,她通过和经过的每个人的眼神接触,深深的体会到:“请求的核心是合作”,他们给予她金钱的时候,更希望通过帮助他人感受到彼此真实的存在与关怀。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心里不会觉得歉疚,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与世界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带着羞愧请求协助意味着:你的力量高过于我。
带着傲慢请求协助意味着:我的力量高过于你。
心怀感激请求协助意味着:我们有力量互相帮忙。
02 不敢求人,你将丢失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掌握好求人的技巧,就连张嘴要钱都能要出机会来,你信吗?
求人办事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个展现你能力、动力、价值观,和别人建立互动关系的绝好的机会呢?
求好了,你求回来的就是一个朋友、同盟甚至人生导师。
03 做个有水平的请求者
好好求人,不但不丢面子,反而可以成为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甚至成为下一次合作的敲门砖。可怎么求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帮你还惦记着你的好呢?
1. 给予对方认可和反馈。
首先当你求人帮忙或者咨询意见,一定是人家能做的事情你不能做(或做的没人家好),人家有的资源你没有。所以请求帮助的第一条,就是对别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进行认可。
不管成不成给帮助你的人一个反馈是对别人的付出最基本的认可。
2. 清晰地表达你的需求。
找人帮忙的人上来啰里啰嗦,半遮半掩的说半天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在求人办事之前先想清楚你需要别人帮你做什么?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的?只有需求清晰了,别人才能判断是否能帮到你,怎么帮。
3. 给人一个帮你的理由。
别人为你付出时间和精力并不是因为他是雷锋,而是因为做这件事满足了他的某种需求。给你意见满足了他好为人师的需求,帮你牵线满足了他助人为乐的需求,等等......
所以在求人办事之前,先问问自己:“人家凭什么帮你?帮你对他有什么好处?对公司或者对大局有什么好处?” 如果这个问题答不上来,那你就只能靠刷脸了。祝你脸大!
Ps, 在职场上求人,最忌讳就是拿上面的压下面的 ——因为项目需求(公司需求),所以你一定要帮助我!拿公司压人就算了还抄送他老板,老板的老板。
4. 让别人帮你的成本越小越好
请人帮忙不是甩手把事情外包出去就完事了。在请求帮助之前,尽可能将对方帮你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降低到最低才能让别人愿意继续帮助你。不然真是帮一次就怕了。
5. 求一次不行求两次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人们更有可能在第一次说 "No" 后,第二次说 "Yes"。 因为已经说过“No”一次了, 如果再说第二次, 可能会有负罪感。为了避免让自己不舒服,对方很可能在你求他第二次的时候说“Yes”。
当然,这个第二次一定要换一个理由或者换一个需求,否则就成了不依不饶的祥林嫂了。
6. 心里想着别人是最高级的社交
当有人感谢你帮了他们一个忙的时候,通常你会怎么说?是不是都摆摆手说“没事儿,不用谢,别客气,咱俩谁跟谁啊!”。
然而影响力大师罗伯特·西奥迪尼却告诉我们这错了!在他的书《影响力: 说服的心理》中讲到影响力的六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互惠。他认为需要回报是人之常情。因此他建议我们不要假客气而是说:"我知道如果是你,也会为我做同样的事." 这就为你下一次求对方办事做了铺垫。
老实讲,作为中国人,这话我感觉说不出口,但我会在心里时刻想着如何回报对方,因为在我看来心里想着别人才是最高级的社交。
总结
人一旦自认不求人,很容易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活进“自我感觉良好”的舒适圈。就像产品即将退出市场,不必再研究客户需求,不必研发产品改良了。套句营销术语,这叫做‘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了。”
正因为我需要天天求人,才有了天天进步。